陽春三月在經歷了大半個月的陰雨天氣后,從上周起終于讓人感受到了“陽春”的暖意,但國內鋼鐵行業各品種(成品、鐵石、廢鋼等)卻仍然沉靜在寒意之中,使得旺季不旺,銀季不銀。國內多數商家高呼而嘆:“今年國內鋼鐵業的“春天”在哪里”?市場的轉折點又在哪里?目前多種疑問籠罩著商家,本站廢鋼研究小組就此些問題對當前市場進行了了解。
調控與經濟:
2012年3月14日“兩會”結束后,傳出今年產房調控政策依舊不動搖,使房價理性回歸,同時今年發布的交通、鐵路(共62項,含新開工項目9項)投資增速也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另國內經濟數據顯示國內經濟增速正呈下滑態勢,多數大企業投資動力不足,銀行惜貸受影響,中小企業頗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經營壓力更大。3月份匯豐制造業pmi預覽值從2月的49.6回落至48.1,產出指數更是從50.2大幅下滑至47.9,而自2006年以來僅有2007年出現環比下滑。
產能過剩:
目前有數據顯示,2011年年底時我國粗鋼產能已達8多億噸,然計劃2012年在建高爐完工后,鋼鐵粗鋼產能接近8.6億噸,而2012年表觀消費量不會突破7億噸,巨大的產能將壓制鋼材價格上行。還有目前我國鋼材產品檔次相對比較低,落后產能規模比較大,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國對鋼鐵業的排能減排以及環保要求較高,所以鋼廠在運營的過程中又進一步的提高了成本。
資本過剩將推動商品價格的上行是人所共知的,但鋼鐵行業產能過剩,資本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逆趨勢而流,所以在鋼鐵行業資本過剩也會表現為絕對過剩和相對過剩,面對這樣子的困境,鋼廠也學著轉向投資,所以才有了武鋼集團“養豬”一事;蛟S后面會有越來越多的鋼企轉入“非鋼”行業。
市場整體情況:
當前氣溫雖回暖,但依下游需求釋放依舊較慢,國內南北主導鋼廠仍徘徊在虧損的邊緣,部分鋼廠為扭轉當前形式,對目前生產形式有所改進,而當前的庫存也可暫時的維持一段時間生產,所以對原較采購的力度不強,采購價依舊持穩不變;但小廠亦是虧損嚴重,據悉山東、江蘇、西北等多個省份,部分中小型廠子,月虧損近百萬,加上自身的資金較緊因素,只能在對原料采購上來減小成本,所以致市價遲遲難以見漲;貿易商更是喊著難做,鋼廠不漲價,而自己加上運費,人工費,亦是微利“不堪”。有商家曾這樣陳述:“如果市價再不漲的話,他們真的只能學著武鋼集團“養豬了”。
綜上所述,目前鋼鐵市場整體仍處弱勢,即使現在市場廢鋼價格略漲30-50元/噸,那也只是氣溫帶動的影響,如果后期廢鋼價格真正要漲,還得看鋼鐵業真正的需求是否明顯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