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商之道,重在知己知彼知行情。而目前,我國鋼鐵產業處于迷茫期,不管是大到央行縮緊銀根,還是小到廠商謹慎操作,都說明一種迷茫心態,不過迷茫也是一種行情,最重要的是你能否在迷茫中抽絲剝繭尋找盈利之道,清楚在迷茫期應該怎么操作。
廠商如何面對迷茫
這次跌價,眾多代表性鋼廠都沒有預計到,如果預計到會大幅度下調鋼材出廠價格,是不會在廢鋼高價期大量收貨,很多人都失去方向感。鋼廠是如何面對這次下跌?首先,沒有限產之意,今年后期可謂是破釜沉舟,全年少有的盈利機會接下來更是所剩無幾,鋼廠是不會輕易縮減產能的。其次,控制成本,繼續生產的鋼廠,采購力度并沒有縮減,本次建材跌價期間,華東鋼廠廢鋼采購價格處于持續下降態勢,雖然幅度不及建材,但已經是在資源并不富裕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壓價,價動量不動,某種角度可以理解為鋼廠對后市還沒有失去信心。
供應商面對迷茫,則是選擇少量交易,避免價格下滑期高價貨無法拋出,而前期的低價庫存,部分供應商還是選擇繼續囤貨,認為當前價位,很難繼續走低,更不要去談二次下探,這種做法值得借鑒。雖然商家這種心態沒有形成普遍性,但所占份額不小,造成影響可想而知,供應商的操作量減少,不愿提高價格的鋼廠到貨情況怎能理想,廢鋼交易量縮減比較嚴重的在華東地區。這也是有可能刺激后市的一個因素,而這個因素是經過半個月下跌后形成的一種大眾心態,外界影響力不夠大,則很難改變。
散戶面對迷茫,則是放棄交易量,執行高報價。對于資金流動量較小的散戶環節,庫存、資金在非常時期算不上壓力,所以部分散戶沒有顧忌供應商操作空間的縮小選擇高報價。這種做法不但在廢鋼下滑期控制下滑幅度,而且在回暖期,也是刺激價格上漲幅度的一個重要因素。
換個角度看建材庫存
以華東螺紋鋼為例,本次跌價期間,該區域螺紋鋼庫存持續增加,接近三年內高峰,表面看,形式很悲觀,但如果透過表面,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則不然。
社會庫存的激增,說明終端用戶在跌價期間收獲量大幅度減少,買漲不買跌現象明顯,但基礎建設還在繼續,除北京受到政策限制外,其他省市的動工力度仍很大,所以不排除在前期高價位時期,用鋼企業有需求提前預支現象,囤積的庫存能用到何時,無法統計,但從心態理解,市場反彈初期,可能會刺激用鋼企業的采購心理,無論是經濟復蘇,還是市場炒作,都有可能擴大建材社會交易量,從而帶動新一輪漲價;不過庫存的不斷增加,已經對后市構成威脅,即便出現回暖,漲價幅度有多少也不好斷言。
目前建材市場已經開始盤整,二次下探的可能性逐漸縮小,廢鋼供應商對待迷茫的做法,可以參考,不過出于對后市不確定因素眾多的考慮,一定要量力而行。對9月份國內廢鋼市場,整體環境和可操作性應會優于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