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進口鐵礦石同比狂漲四成,中國鋼鐵企業僅進口費用就多支出1000余億元。昨日,武鋼證實,但由于當上“洋礦主”,收益可以消化三成上漲成本。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格為每噸160.89美元,創歷史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每噸上漲47.92美元,漲幅高達42.41%。由于前6個月進口鐵礦石33425萬噸,多支出外匯160.17億美元。按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6.5測算,增加鋼鐵行業成本1041.1億元人民幣。
武鋼礦石自給率不到二成,每年進口量約在2000萬噸左右。按半年進口10000萬噸算,漲價四成,武鋼增加成本約在5億元。如果下半年狀況持續,武鋼將為此“買單”10億元。
不過,在武鋼的大賬本上,這筆支出會有一筆收益來抵沖,那就是在海外8個鐵礦石資源項目中拿到的分紅。
過去5年,武鋼持續在海外開礦當上“洋礦主”,目前已投資開發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利比里亞、馬達加斯加等國8個鐵礦石資源項目,鎖定權益資源量數百億噸,成為全球鋼鐵制造商中擁有礦石資源最多的廠家。
靠海外礦山做支撐,哪怕每購買一噸礦石的支出與國內其他同行一樣,但武鋼能從掌控的外資礦石企業“分羹”,不僅有年度分紅,外資企業資產規模擴張也是一筆不小的收益。
據統計,今年武鋼將從海外自有權益礦山進口600萬噸鐵礦石,相當于總進口量的1/3。按此換算,當國內企業為進口礦石支付巨額使用費時,武鋼能靠“洋礦主”的身份,消化1/3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