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快過半,盡管當前鋼價連續三周維持小幅上漲的局面,但從市場的成交來看,除了低價位資源有一定的成交量外,市場成交高位受阻的現象十分明顯;充分說明這段時間以來需求有所好轉其實指的是中間商的抄底交易,而下游終端的采購依然沒有明顯的放量,價漲量不升,使得鋼市金三行情難以穩定。
面對長期鋼價的低位運行,從下游需求出發,對后期市場保持謹慎看漲態度,但中鋼協等機構自去年年底以來一直維持唱多態勢,鋼材社會庫存高企的同時,連續報告鋼廠產能維持低位,甚至和國家統計局數據出現嚴重背離的現象,嚴重影響市場對后期鋼價走勢的判斷。
近期,中鋼協和國家統計局關于鋼鐵產量方面的數據再次出現打架的情況,據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我國粗鋼日均產量分別為183.01萬噸和192.7萬噸。而此前中鋼協估算的1月、2月份全國粗鋼日均產量分別僅為168.06萬噸和169.84萬噸,連續四個月粗鋼日均產量低于170萬噸,遠低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
很顯然,中鋼協持續報低鋼廠產量數據,意在打壓進口鐵礦石價格,為國內鋼廠爭取盈利空間,但是仔細一想,2月份我國鐵礦石進口6498萬噸,比上月增加566萬噸,進口礦大增說明我國粗鋼產能肯定在加快釋放,這也符合鋼鐵資訊機構此前對鋼廠的一個判斷,但是中鋼協屢次報低實際產量,使得我們分析人員分析過程中出現嚴重偏差。筆者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夠統一規范行業數據的發布,盡可能的真實反映行業的實際動向;過多的人為投機炒作必然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面對鋼鐵行業持續性的利潤降低,目前鋼廠的經營思路開始發生轉變,由以前的大量囤積鐵礦石等待生產,到現在的學習下游鋼貿商在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執行“低庫存”操作手法;對此,據市場反應,國內唐山、天津、青島、上海等主要進口鐵礦石港口現貨礦堆積如山,往年三月份鋼廠集體哄搶鐵礦石的現象不再存在,說明鋼廠在鐵礦石采購方面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如此低迷的行情直接造成進口鐵礦石市場價格連續下跌;據原材料市場監測系統測算,1、2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平均價格為136.5美元/噸,同比下降9.9%,環比則下降16.2%。分析師認為,在下游鋼材市場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預計后期進口鐵礦石價格將繼續維持弱勢盤整行情。
在上游鋼鐵產量數據打架的同時,市場對于后期鋼價走勢的判斷難免陷入被動,目前鋼廠的粗鋼日均產能究竟是處于180萬噸高位,還是如中鋼協所說的170萬噸以下的相對低位,我們并不清楚,但市場上的實際情況是鋼材庫存始終保持在1800萬噸超高位,而下游行業在長達2個月的陰雨天氣中,采購量始終沒有達到預期的釋放水平,我們也無法確定1800萬噸的鋼材庫存是否是真實數據,這對于后期鋼市走向的判斷,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一旦后期天氣好轉,下游需求釋放,從而上游再次修正鋼材庫存量,必然對鋼價造成意外影響.
從眼下的情況來看,截止到3月8日,上海大額銀行承兌匯票利率為5.65%,較去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資金成本有所降低, 鋼市資金面表觀處于相對寬松的現狀,也就是說后期鋼價還有一定的松動空間,但無奈的是,低迷的下游需求、高位鋼材庫存依然是制約當前鋼價上漲的最大阻力,鋼價能否實現大幅上漲,重點還是在于后期全國天氣能否結束陰雨連綿的現狀,但是從節令上來看,清明節之前,估計還是以陰雨為主,繼續制約下游行業需求放量,所以,筆者認為,在4月份清明節之前,鋼價或有上漲,但幅度基本上控制100元之類,不排除部分高位資源小幅回落調整的情況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