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消息,在啟動兩個多月后,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擬于3月29日式運行,5月8日將正式交易。據北礦所副總裁梁若東對新浪財經表示,該平臺需達到每年1億噸的交易量才算健康的狀態。
目前,該平臺在吸引海外礦山成員方面已經有所成效。繼世界第四大礦FMG成為首家海外礦石供應商,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今日對新浪財經表示,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礦業已答應加入。
再下一城 三大礦擬加入
上周二,FMG公司正式成為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發起會員,改變了該平臺自啟動時無礦山加入的局面。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由中鋼協、中國五礦商會及被礦所聯合發起,旨在形成具有公信力的鐵礦石價格發現機制。
盡管外界關心海外礦企加入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熱心不亞于當年的鐵礦石談判,但在今日聯合金屬網舉辦的2012冶金礦產品國際會議上,澳大利亞FMG公司全球鐵礦銷售總裁劉曉東對上周二FMG加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一事刻意保持著低調的態度,淡水河谷中國麥禮仕(Luiz Meriz)更是拒絕回答相關問題。
不過據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透露,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礦業也準備加入上述平臺,中方即將赴澳與這三方會面正式簽約。“我們準備去澳洲和他們會面,三大礦已經答應加入,順利的話這次就簽約。”
據熟悉淡水河谷的人表示,隨著FMG率先打破僵局,在中方對于淡水河谷40萬噸級大船停靠中國港口的事情上或有所松動,因此作為對價條件淡水河谷也將加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三大礦的同盟破裂下必和必拓及力拓也是大勢所趨。
但北礦所方面對此方面消息極為謹慎,北礦所副總裁梁若東對新浪財經表示:“在還沒正式簽約之前,一切都說不準。”
目標:每年1億噸交易量
梁若東對新浪財經表示,1月正式啟動的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已擬定于3月29日模擬運行,5月8日正式啟動實體交易。
屆時中國鐵礦石交易平臺能達到的成交量?據梁若東表示,目前沒有規定礦山企業成員要把多少礦源放到現貨交易平臺上,也沒有設定門檻下限。
據悉,負責該平臺運營的北礦所計劃,將在正式交易啟動后用3-6個月的時間打造這個平臺。梁若東認為,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有兩大功能,第一是提供交易渠道,第二是建立價格發現機制,而后者才是建立上述平臺的初衷。
他對新浪財經表示,對于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來講,健康的交易量大約是每年1億。“這個數是根據全球鐵礦石海運量來的,如果有十分之一在平臺上,我們認為是比較健康的,達到這個量以后,各方也不僅會利用這個平臺交易,也給我們各種建議,真能達到價格發現機制。”梁若東表示。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進口鐵礦石6.86億噸,同比增長10.9%。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現貨市場,每年至少有2億噸到岸鐵礦石按照港口現貨價格進行即時交易結算。
與global ORE仍在賽跑
從坊間消息來看,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競爭對手,由必和必拓發起的Global ORE(環球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已經落后了。由于中鋼協及五礦商會的阻止,還未有中國鋼鐵企業加入Global ORE,而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和現貨市場,是不可或缺的玩家。
在冶金礦產品國際會議上,聯合金屬網讓與會者做了一個投票測試,內容是中國鐵礦石現貨平臺與Global ORE誰能壓倒誰?結果顯示超過40%的與會者認為中國鐵礦石現貨平臺將勝出,而支持Global ORE、或者認為兩個平臺都搞不好的與會者人數相差不多。
“因為這個會是在中國舉辦的,加上最近進展順利,所以可能更多人還傾向于中國的鐵礦石交易平臺,目前來看中國是領先了一點,而中鋼協及五礦商會還沒準許會員加入Global ORE,結果還不好說。有可能最后中國的平臺做起來了,兩家相互合作。”聯合金屬網分析師張佳賓稱。
除了三大礦,一些來自智利、墨西哥及伊朗的礦企也開始知曉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擁有智利及墨西哥礦山的 Panopus公司行政總裁菲利普托馬斯對新浪財經表示,今天早上他與北礦所方面有過交流,正在考慮加入該平臺,但是Global ORE還未曾有接觸。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中國礦石現貨交易平臺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競爭,而是如何吸引礦山和貿易商放棄以往的模式,更多的在這個平臺放貨。
梁若東也坦言,對于平臺交易量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所以現在就是大家努力要做成的事,是這么多發起會員努力的方向,而如果達不到一定量,那就是真的做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