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暴利走向微利、由微利走向虧損,鋼鐵行業(yè)經歷的巨變,前后不過5年時間。有分析說這意味著國家4萬億元投資的紅利已經耗盡。
沙鋼董事局主席沈文榮分析說,受內需增長下行、企業(yè)經營風險上升、生產成本仍然較大、供求嚴重失衡等各種不利因素的共同影響,今年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相比,鋼鐵行業(yè)受到的沖擊和影響可能更大、更為持久。
抗跌耐寒民企勝出一籌
和國企一樣,民企總體上也進入了下滑通道。2011年,重點民營企業(yè)實現利稅491.24億元,同比減少6.5%;實現利潤310億元,同比減少11.20%,銷售收入利潤率2.7%。最大的民營鋼企沙鋼集團,盈利也從2010年的124億元下滑到2011年的64億元。
在這次鋼市低谷中,雖然據傳有多年來從未虧損過的大型民營鋼鐵企業(yè)也開始虧損,但虧損最嚴重的多是國有大企業(yè),而且是規(guī)模越大虧得越多;其次,民企主打的建材衰退相對滯后,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民企的困難。中鋼協有關人士表示,按目前的鋼價,60%的鋼鐵企業(yè)都虧損,但民營企業(yè)可能還有盈利空間。
自2010年以來,建筑業(yè)在大規(guī)模投資刺激的推動下表現強勁,主要生產建筑鋼材小型鋼企的利潤高于大多數國有鋼鐵企業(yè),產能的擴張速度也遠遠快于國企。2011年,非國有鋼企的產量同比增長40%,而國有鋼企同比增長3.5%。
中小鋼廠面臨嚴峻考驗
無錫市個體私營經濟協會副會長郁曉春指出,民營中小鋼廠由于規(guī)模較小、采購分散、產業(yè)鏈不完整等問題,對原材料價格定價權較小,只能被動接受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波動;同時對產品價格的敏感程度又高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原材料庫存問題來化解企業(yè)高成本問題,中小鋼廠無法逃脫被淘汰的命運。
其次,中小鋼廠面臨的生存壓力、尤其是“錢荒”危機,比2008年還復雜,一旦出現問題,許多鋼廠將被迫停產、減產,甚至有被合并收購的危險。
此外,一些中小民營企業(yè)在建設鋼鐵項目時并未經過國家批準,現在政府正在嚴查“黑項目”、“黑戶口”,前途變得越來越不確定。
控制產量成為共識
全國工商聯冶金業(yè)商會名譽會長趙喜子分析,目前的困境即便沒有2008年-2009年連續(xù)7個月虧損那樣厲害,但今年不會再有“4萬億”救市措施,寄希望于今年鋼材需求猛漲已不現實,因此,鋼鐵行業(yè)進入“寒冬”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
德龍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丁立國指出,“那么多鋼鐵企業(yè)虧損,主要原因就是無序競爭。看似有人管實則沒人管,造成產能過剩、效益大幅下滑。”
面對近來經濟增速放緩、鋼鐵需求不振的挑戰(zhàn),已陷入全行業(yè)虧損困境的鋼鐵企業(yè)開始紛紛進行多元化經營,緩解盈利壓力。
中鋼協已提出“穩(wěn)市場、控產量、調結構、促盈利”的舉措,強調“售價低于制造成本不生產,沒有合同不生產,不給錢不發(fā)貨”。全國工商聯冶金業(yè)商會則號召“穩(wěn)市場、控成本、保效益”,“賺錢的多產,不賺錢的少產,虧損的停產”。
津西鋼鐵集團董事長韓敬遠認為,隨著需求增速減緩、產業(yè)升級、環(huán)境資源制約和同質化競爭,中國鋼鐵行業(yè)面臨新考驗。面對當前日益嚴峻的市場形勢,必須堅持積極應對、謹慎經營的方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