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現在的位置:廢金屬資訊網 > 新聞詳情 |
|
中國鐵礦石市場猶如國際鐵礦石供應大鱷嘴中的一塊香甜的肥肉,在豐厚利潤的引誘下,若想使其松口讓步于需求市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供需天平在向買方市場轉移的情況下,也表現出相當的難度。我國鋼鐵企業在逐步收復失地,鐵礦石市場“拐點論”不絕于耳。而面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以及國內鋼材市場疲軟狀態的持續,國內鐵礦石市場可謂如履薄冰,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國產礦市場價格不斷被擠壓,需求極度萎縮,國內各地區的價格差被縮小,地域優勢性已經不明顯。而進口礦市場更是混亂不堪,進口礦協議價格談判日益臨近,現貨礦市場不斷走低,現貨礦與協議礦的倒掛現象被擺上臺面,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種種跡象表現,預示后期鐵礦石市場的艱難征程仍將延續。 對于即將開始的進口鐵礦石協議價格談判,國內鋼鐵企業所要面臨的挑戰有一下兩方面: 一方面是,國際金融環境動蕩,所導致的匯率變動,人民幣不斷升值,而美元貶值的情況下,國際鐵礦石貿易商有理由保持現階段的高價位,而彌補匯兌損失。在國際貿易中,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對于出口方是不利的,由于美元貶值使其要承擔匯兌損失,兌換成本國貨幣就相應減少購買力;而對于進口方是有利的,美元貶值意味著本幣升值,則相同金額的本幣可兌換更多美元來購買到更多的美元商品。因此,在美元的持續貶值中,以美元計價的鐵礦石只有通過漲價來抵消美元貶值帶來的匯兌損失。 另方面是,國際海運市場的助漲助跌影響,成為進口鐵礦石到岸價格的主要變數之一。國際鐵礦石貿易量90%以上是通過海運來完成的,海運費往往也成為礦業公司設定鐵礦石價格談判的一個砝碼,尤其是巴西礦,由于其運程較遠,運費往往占了到岸價的很大比例,因此是否把鐵礦石綁定運費成為近年來鐵礦石談判的一個重要議題。 2009年度進口鐵礦石談判在眾說風云中展開,力拓及必和必拓先后承認,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量在減弱。中鋼協表示考慮改變鐵礦石談判機制,由于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原有的鐵礦石談判模式已不適用,預將不分長協和現貨,不分澳礦、巴西礦或是印度礦,全部統一價格的方式操作。如果鐵礦石供應商堅持繼續要求漲價的情況下,我國鋼鐵企業很有可能以采購現貨礦代替協議礦。 縱觀國內鋼鐵企業,可謂背水一戰,而鐵礦石市場的理性回歸,對鋼鐵企業以及產業鏈條上的其他行業所產生了利好效應將有所突顯。鐵礦石談判結果的意義更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 |
上一篇:國內礦石價格本周下跌9.8% 累計跌幅達40%
下一篇:山地區方坯價格小幅攀漲
|
〖收藏此頁〗〖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
|
↑返回頂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