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收緊到放開
2005年,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審議通過了《鐵礦石進口企業資質標準和申報程序》,要求符合一定注冊資本、信用等級以及進口礦石規模的企業,才有資格申請鐵礦石進口資質。
當時,規定的實施主要是為了規范鐵礦石混亂的進口秩序,抑制鐵礦石進口價格的上漲。最近幾年,獲得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只有100多家,按照中鋼協和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的規定,擁有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向國內出售礦石收取代理費,而被代理方所購買的鐵礦石只能自用,嚴謹流向市場。
而實際上,這一規定并沒有達到預期的實施效果和目的。
“由于擁有進口資質的企業數量有限,而需求礦石的企業眾多,進口來的礦石往往會被層層加價進行倒賣,反而進一步推高了礦石到很多鋼廠的成本,”一家礦石貿易商對本報記者透露,“但現在礦石進口許可證實施網上申領,我們還不清楚沒有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是否也可以在網上進行申請,因此對于這一政策的變化還持觀望態度。”
此次實施鐵礦石自動許可證網上申領,不僅意味著辦證程序的簡化(由人工轉到網上報批),也意味著礦石進口資質管理隨之取消:“這主要是響應"政府要把不該管的堅決放給市場"的方針,與此同時,目前鐵礦石市場及鋼鐵市場的低迷,也為我國鐵礦石進口資質管理的改變提供了基礎。”
鋼廠采購謹慎
放開礦石進口的資質管理,是否會引起短期內大規模企業爭相進口爭搶貨源進而推高礦石進口價格?目前即使是已經擁有礦石進口資質的大型貿易商和鋼廠,進口礦石都較以往謹慎得多。
目前,大部分鋼廠對礦石采購部門都進行了嚴格的庫存考核以應對價格的趨勢性下跌,鐵礦石庫存大多維持在10~15天的用量,且一般采購取多批次,少量采購,1萬~2萬噸是常量,最小的單甚至只有兩三千噸。
“鋼廠寧愿多花時間和精力,也不愿意多采購,因為沒有人知道價格何時崩盤,”“現在采購的壓力特別大,進口礦價格稍高,就不敢買,必須尋找其他可替代的非主流礦;即使礦價在低位也不敢多買,要顧慮公司對庫存的要求。”
而鋼廠對礦石需求和采購的謹慎,也影響著貿易商的操作和經營狀況。由于礦石進口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目前即使是大戶貿易商都不敢輕舉妄動,一些作為中間商的貿易商更是已經被迫退出了市場,礦石進口資質管理取消后,預計中間炒作會減少,長遠看礦價有望進一步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2月份以來,鋼材市場一直處于疲軟狀態,目前的礦石也從一季度的130美元/噸的均價回落到110美元/噸上下。
不過,由于國內礦山的成本線在110美元/噸左右,一旦礦價跌破110美元/噸,很多國內礦山就會陷入停產,從而令礦石供需和價格保持穩定,因此目前礦價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
事實上,由于鋼鐵下游需求始終不強勁,很多鋼廠已經再度陷入虧損,但仍在死扛不減產。對此,6月份鋼材市場將會繼續受到高產量和收緊資金的雙重打擊難以實現真正的觸底反彈。不過,隨著市場的持續低迷和部分企業的退出市場,預計下半年的情況會好于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