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我國鋼鐵行業在經歷短期的盈利之后,6月份全行業再度虧損。正處在結構調整中的中國經濟對鋼鐵需求減緩,而鋼鐵產能持續釋放,產量再創新高,鋼價倒退19年,鋼鐵全行業再次陷入困境。
鋼鐵業未來何去何從,全行業陷入深思。正在青島舉行的“2013中國煤焦產業鏈供需形勢高峰論壇”上,業內人士表示,不能期待像4萬億投資一樣再“瘋狂”一把,只有率先自我調整才能適應未來的發展之路。
上半年鋼鐵業再度陷入困境
2013年上半年全國產鋼3.89億噸,同比增長7.4%,鋼鐵產量增速高出全國鋼材消費增速4.8%的2.6個百分點。中國產鋼總量已占到世界總量的49.4%。比去年同期上升2.7個百分點。今年2月份粗鋼產量日產水平創造歷史新高,約日產227.16萬噸,比2012年日產最高水平高出12.5%。
由于鋼產量增長太快,一季度的鋼材和鋼坯庫存也創歷史最高點。2013年上半年由于鋼產量增長大于需求的增長,造成鋼材庫存積壓,鋼材價格跌回到20年前,到2013年6月底鋼材價格指數跌落到98.52,較2013年初下跌了6.79個點。比2012年同期下跌35.88個點,跌幅達到26.7%。從1994年鋼材價格指數的100點,到今年6月底跌到98.52,經過19年的發展,鋼材價格卻跌破了19年前。
正如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所言,鋼產量創歷史最高點,鋼材價格跌破最低點,客觀上產能過剩,人為對產能釋放沒有理性控制造成的結果。
從2013年第三季度企業效益開始跳水,鋼鐵主業虧損變成行業虧損。表明上看,2012年底行業財務快報還有十幾億利潤,但是經過中鋼協對行業鋼鐵主業的統計表明,2012年實際上全行業已經是虧損的。今年上半年,受到原材料價格,尤其是煤焦價格快速下滑的影響,鋼鐵企業效益稍稍好于去年,虧損大戶在減少虧損。但虧損企業虧損面還比去年大。
中鋼協統計大中型企業虧損面現在已經達到了43%。同比上升8個百分點。利潤除1月份2月份利潤分別13億和11億以外,另外月份都是1億多一點,6月份又進入虧損狀態,6月份當月虧損6.9億,環比由贏變虧。有的企業虧損在進一步的加大。鋼廠效益總體二季度不如一季度。
騎虎難下的背后是產業結構急需調整
上半年鋼產量處境可能用四個字形容騎虎難下,向前跑是懸崖,想從老虎背上下來又很難。產能過剩成因很復雜,原因也很多,而當前的情況與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方向密切相關。
據了解,2013年上半年全行業生產經營處于很困難的情況下,企業一方面拼命應對困難,一方面要轉型升級,資源環境壓力更加突出。
上半年鋼鐵企業減少虧損主要原因是煤和焦炭降價,而且幅度比較大,緩解鋼廠原料成本壓力,焦炭企業也陷入壓力,但由于進口礦價下降幅度遠遠低于鋼材價格下降幅度,鋼廠原料成本壓力依然存在。
二月中旬以來進口礦價增長下跌。6月份進口礦平均是126.8美元。比2月份下降3.26美元每噸,降幅2.5%,6月末鋼材價格降幅為12%,每噸鋼下降300到500元不等。今年突出的問題是鋼產量增長過快,雖然大家也都在喊產能太高,但在生產的運行中卻沒有明顯下降,大企業還比較理性一些。
鋼鐵協會統計重點產鋼企業中,年產鋼兩千萬噸以上的企業,同比增產4.02%。一千萬噸到兩千萬噸的企業增產4.49%,也就是說五百萬噸以上企業平均增速低于行業水平。二百萬噸到五百萬噸的企業增速略高于行業水平。二百萬噸以下的產量增速遠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達到20%以上。
“從鋼鐵行上半年運行總體特征是鋼鐵生產還沒有適應國家調整了的經濟增長速度,鋼產量增長太快,產銷率降低!眲⒄窠u某些鋼鐵企業對需求的減緩,對訂單的減少沒有引起像預警線一樣的重視,還在以大干快上的習慣思維做慣性運動,還希望別人減產自己多干一點,還在反復的算減產虧損多還是不減產虧損多。
隨著國家經濟政策重心轉移到了結構調整上,而鋼鐵業產能釋放還沒有順應國家已經調整的發展速度,甚至有鋼鐵企業還在期待刺激政策,還在期待鋼材需求有大增長。
不想面對現實,沒有深刻的認識到連年高速擴張的不可持續性。通過惡性競爭實現轉型升級會使雙方都受到傷害,不管誰受損失,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國營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最終都會造成國家的損失。
當前,在轉型升級中,在按照市場機制進行調整的同時,也要通過政策法規把市場機制用好,把市場環境創造好,政府和企業在這過程中都有責任。目前,低廉的鋼材價格對鋼材用戶有降低成本的作用,但鋼鐵企業虧損也擠壓鋼材經銷商的利潤空間,產業鏈上的合理利潤分配和合理的價格回歸是是眾望所歸,卻又很難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