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前我國已經處于經濟轉型期,鋼材需求的增長已經放緩,而世界經濟又處在一個緩慢的恢復期,所以,無論從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來看都是供給大于需求。同時,由于鋼鐵設備的制造能力、強大的施工力量,以及投資成本的大幅降低,鋼鐵行業已從“難進難出”的產業變成“易進難出”的產業,這使得快速增加鋼鐵產量的能力大大增強,即使市場出現需求增長的苗頭,也會迅速被已形成的產能及新增的產能填滿...
今日資訊導讀
>>>環境保護成鋼鐵業新“命門”
中國鋼鐵業“去產能化”應行政手段和市場化手段并用。首先,應依據國家環保標準建立鋼鐵產能綠色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不再將高爐和電爐容積、鋼材品種、企業規模作為淘汰落后產能的標準;其次,在嚴格監管鋼鐵企業節能減排指標的基礎上,根據排放的高低征收階梯環境稅。環保不達標的大多是中小鋼鐵企業,可考慮將環保稅全部列為省級財政收入,強化省級政府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的主體作用...
>>>鋼企微利狀況需面對長期調整
今年以來,鋼鐵行業整體運行仍然艱難。數據顯示,1至7月我國粗鋼產量同比增長7.1%,而去年同期增幅只有2.1%。產能快速釋放與需求增長緩慢的不相匹配使得市場供大于求,并形成微利的局面。1至7月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只有0.23%,主業還處于虧損邊緣...
>>>鋼鐵業“輸血式盈利”背后的困局
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上半年用鋼需求增長疲軟,鋼價則隨之下跌。自今年2月以后,鋼價從年內高位滑落,此后連續長達5個月的陰跌,讓利潤空間被一再壓縮,鋼企的經營和生產變得異常困難,貿易商更是“叫苦不迭”。在鋼價低迷、盈利艱難和債務高企的情況下,鋼鐵業身處寒冬難以脫身。此時,鋼企卻紛紛給出了“靚麗”的中報...
>>>鋼鐵行業:政策預期基本面總體向好
七月初以來的鋼價反彈受成本和需求共同推動。補庫存引起的鐵礦石價格上漲帶動成本強勁回升:過去兩個月鋼價整體反彈約7%,同期原材料購進指數漲幅超過30%,原材料庫存增幅超過20%。需求端回暖跡象明顯:新訂單指數已經連續兩個月穩居50榮枯線以上。短期內,行業基本面積極變化仍是來自于政策刺激下的需求擴張,城鎮化政策執行、環保政策加碼和落后產能淘汰對行業基本面面影響將在中長期時間段來體現...
>>>9月鋼企效益大幅下滑 四季度最難過
最困難的時期可能是11、12月,進入冬季后,北方(鋼材)需求會減少一些。”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屈秀麗表示,國家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會出臺大規模的刺激經濟政策措施,但會加大棚戶改造、城市鐵路建設、節能環保投資和新型城鎮化步伐,預計今年四季度,全國鋼材需求量仍將保持小幅增長態勢...
>>>拉美國家鋼鐵貿易保護將“創傷”中國?
對于鋼鐵產品的貿易保護,中國方面不必過于敏感。鋼鐵產能的增加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不僅需要巨額投資,還需要較長的建設周期,同時需要充足的資源供應。拉美地區雖然鐵礦資源極為豐富,但缺乏焦煤。投資不足,周期較長,資源瘸腿,成本較高,會制約著拉美地區鋼鐵產業的快速發展,鋼鐵產品的供需缺口短時間內不能依靠區內生產來彌補...
>>>最新監測顯示:全國鋼材庫存26周來首現上升
在需求釋放不及預期的情況下,短期供給的上升對鋼價走勢形成了一定抑制。當前國內粗鋼產能釋放已逐步加快并將繼續保持高位,而終端需求釋放在傳統消費旺季卻持續不見好轉,全國市場庫存出現止跌回升,對市場信心形成了一定打擊。加之臨近三季度末,市場資金緊張對鋼價的制約影響逐步顯現。預計短期國內鋼材市場仍將呈震蕩偏弱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