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消息:
核心提示:12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50.5 創3個月內最低,說明我國制造業部門正在緩慢復蘇,國內經濟形勢在逐漸轉好;鋼企經營持續困難尋求跨界突破,資金和環保成本增加導致行業洗牌加速;10月我國增持美國債107億總量首破1.3萬億美元,名列第一;鐵礦石千億美元進口額僅次于石油,對外依存度有增無減;多地設立煤炭交易中心,配送系統或成短板。
【熱點導讀】
●12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50.5 創3個月內最低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今日(12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降至50.5,創三個月新低,11月份終值為50.8。該指數高于50表明制造業活動較前月擴張,低于50表明制造業活動萎縮。
解讀:2013年下半年以來,不管是匯豐制造業PMI指數還是中國制造業PMI指數均保持在枯榮線以上,說明我國制造業部門正在緩慢復蘇,國內經濟形勢在逐漸轉好,其實這一點從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7.8%創年度最高值也可以看出。目前業內普遍認為中國第四季度GDP增長可以穩定在7.8%左右。結合10月和11月份公布的各項產業數據也認為這個增速實現的可能性非常大。若按這種趨勢發展,即便2014年國家的重點放在"改革、轉型"上,經濟增速也不會出現明顯減慢局面,全年GDP保持在7.5%左右的水平還是可以期待的。
●鋼企經營持續困難尋求跨界突破 行業洗牌加速
"鋼貿錢殤"在今年初引發巨大震動,泡沫破后留下一地雞毛,其后遺癥至今未消;今年3月,銀監會下發《2013年大型銀行監管工作要點》,要求大型銀行特別關注與經濟周期變化密切相關的九大行業中就有鋼鐵行業。同時,受環保政策影響的鋼鐵行業將面臨更高的成本挑戰,這將迫使越"限"越"增"的鋼鐵業減產,全行業洗牌有加速之勢。
解讀:今年以來,資金不足仍是鋼鐵生產及貿易企業的一塊心病,10月15日國務院出臺《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后,鋼鐵生產及貿易企業的日子更加難過,意見明確指出,環保不達標的鋼企,銀行不準給予放貸,而且倉單"質押貸款"已經行不通,必須有實物資產,還要有擔保,才能從銀行貸到款。可見資金問題正使得全行業面臨洗牌局面。不僅如此,隨著各地霧霾天氣的泛濫,政府加大了鋼鐵業節能減排工作力度,資源、能源價格、財稅等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企業在節能、環保等方面的投入、運行成本增加,這進一步加快了行業洗牌的速度。 若政府今后繼續狠抓環保這一關,越"限"越"增"的鋼鐵業很快將迎來瘦身的轉折點。
【盤面匯總】
12月16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129.53點,收于15,884.89點,漲幅為0.82%;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11.23點,收于1,786.55點,漲幅為0.6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28.54點,收于4,029.52點,漲幅為0.71%。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周一收盤上漲0.9%,報每桶97.48美元。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周一收盤上漲0.8%,報每盎司1244.40美元。美元指數下跌0.1,收80.11,跌幅為0.13%。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上漲40.75美元,收7286美元,漲幅為0.5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