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沖突日益升級,中東政治局勢紛繁復雜。在經濟危機日益加深,世界經濟走向衰退的背景下,地區性的沖突事件也牽動著金屬價格的神經。從沖突爆發以來,LME鋅價從1080美元漲到了1325美元,漲幅22%。LME銅價從2817美元漲到了3500美元,漲幅24%。金屬價格走出了一波強勁的反彈走勢。 從國內情況來看,2008年1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1.2%,比上月上升2.4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環比上升5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也呈小幅回升。從國際情況來看,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12月降至33.2,為該調查開始11年來最低。美國制造業活動降至28年最低,歐元區制造業活動降至11年新低。這些數據充分表明發達國家制造業出現了明顯萎縮。但是,在危機中我們也看到了一線曙光,美國12月芝加哥采購經理人指數小幅上升至34.1,為自8月以來首次上漲,說明政府刺激經濟政策已經初見成效,控制了經濟滑坡。 政府收儲提振價格 針對當前有色金屬產品價格大幅下跌,云南省決定分期分批收儲100萬噸有色金屬產品,國儲局計劃在今年1月以每噸12300元的價格收儲約30萬噸鋁,以扶持鋁冶煉企業,政府收儲在短期內的確提振了金屬價格。 但是,從長期來看,政府收儲并非真實消費,只能適當緩解短期市場壓力,無法改變市場過剩格局。預計2008年,全球銅市場將過剩10萬噸,鋁市場過剩90萬噸,鋅市場過剩17萬噸。并且,伴隨著前幾年的商品牛市,全球金屬產能大幅擴張,處于產能過剩格局。目前由于金屬價格大幅下跌,部分產能處于閑置狀態。比如在2007年,全球電解鋁產能利用率為59.7%,顯然,收儲無助于產能的釋放。 因此,政府收儲只能為陷入困境的企業提供短暫的現金流,不能改變供求關系。 靜待行業拐點出現 需求快速下滑,導致金屬價格低迷,進而也損害到了金屬的供給。下面我們以鋅行業為例,分析下當前的減停產形勢。 我國去年11月分生產精鋅304300噸,同比下跌13.5%,鋅精礦產量265500噸,同比下跌12.4%。在鋅價持續低迷下,不少礦山已經很難維持生產,冶煉商也難以為繼。根據CBI在10月份的調查,我國鋅冶煉產能的平均利用率下降到67.3%,中小冶煉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下降到60%以下。目前,新投產的產能也存在開工率不足的現象,壓制了新增供給量的釋放,同樣,國外也出現了鋅礦山和冶煉廠減停產、項目推遲的情況。 所以,雖然需求情況不容樂觀,但金屬價格下跌后企業面臨負現金流問題的影響也值得重視。目前,對金屬需求的下滑幅度已經可以預見,而價格也跌到了一個合理的水平。預期今年上半年的金屬價格將在目前的位置進行寬幅震蕩。在基本金屬中,由于鋅價跌得最早,調整時間最長,我們更看好鋅的投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