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的供需矛盾仍沒有緩解,盡管鋼企減產已經迫在眉睫,但是鋼企大多不為所動。據業內人士分析統計,停產檢修鋼企3月僅增4家業為21家,相比2月的17家僅僅增加了4家。業內分析認為,停產檢修是企業進行減產的主要手段,目前企業因為各自利益問題,進行主動減產的意愿仍不強烈。
據悉,3月檢修停產的21家企業主要是寶鋼、武鋼、本鋼、沙鋼等知名大型鋼鐵企業。相比1月、2月的檢修數量,開始出現增長跡象。去年12月處于停產檢修狀態的企業有13家,今年1月處于停產檢修狀態的企業有17家,2月處于停產檢修狀態的企業有17家。3月份企業檢修時長以小于15天(不含15天)的中短修為主。
產能的過剩、庫存的高企是企業停產檢修的主要原因。在去年下半年鋼價暴跌、庫存不斷增加的情況下,10月份鋼企開始規模地檢修減產,鋼材價格一度出現反彈。而市場的短暫回暖,讓許多企業對形勢的預測出現了偏差,從去年12月份開始,鋼企又開始新一輪復產。不過,在需求持續萎靡的情況下,鋼企盲目復產導致鋼價再次陷入低迷。國內鋼價已經連續8周下跌。
中鋼協曾多次呼吁企業減產。寶鋼股份董秘陳櫻也表示,目前就行業基本面來看,國內外需求疲弱,國內產能供過于求嚴重,進一步減產勢在必行。
然而,無論從停產企業數量還是鋼材產量來看,鋼鐵行業停產減產的情況并不理想。今年1月,我國粗鋼日產水平達到134萬噸,2月份升至144萬噸,3月上旬雖然降到137萬噸左右的水平,不過這一數字又在3月中旬上升到139萬噸。
“相對于目前的市場,鋼廠檢修減產的力度仍然太小,此次增加檢修的主要是大型鋼企。”業內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有些小鋼企成本控制得較好,如果進行生產并低價賣出,還是能夠盈利的。因此,占鋼企大多數名額的中小鋼企都不愿停產保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