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在2009年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上,商務部貿易司副司長梁樹和表示,由于對我國鋼鐵業形勢的錯誤判斷,國內鋼廠與貿易商大量進口鐵礦石,導致3月份進口量創下歷史新高。而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一位負責人表示,3月,我國鐵礦石港口庫存超過7000萬噸,逼近歷史高點。
分析人士認為,3月份到港的礦石價格在80美元/噸區間,目前價格已經回落至60美元/噸左右,鋼廠和貿易商“賭漲”再現浮虧。此前,在2月份,國內鋼廠和貿易商進口鐵礦石已經出現浮虧,因此,這已經是第二次鋼廠進口鐵礦石出現浮虧。
“再賭一把”算盤落空
昨日,梁樹和在分析鐵礦石進口現狀及今后趨勢時坦承,今年年初國內鋼產量以及鋼價的大幅上揚造成需求旺盛的假象,導致2月份國內鋼廠與貿易商大量訂購鐵礦石。3月份,我國鐵礦石進口量達到5208萬噸,創下有鐵礦石進口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口鐵礦石達到1.3億噸,而去年全年進口鐵礦石4.4億噸。不過,許多有著“再賭一把”想法的鋼廠與貿易商,如意算盤再次“落空”。
聯合金屬網鐵礦石分析師杜薇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3月到港的鐵礦石主要是2月份的訂單,當時價格在80美元/噸,而目前價格在60美元/噸。如果這部分礦石仍在鋼貿商手里的話,浮虧是無法避免的。5208萬噸鐵礦石的理論浮虧額達到10億美元。來自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由于運期短,風險相對較小;而巴西礦運期達到40天,對國內進口商來說,損失較大。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2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4674萬噸,當時鋼貿商浮虧已經達到5-7億美元。
梁樹和提醒國內礦石進口商,鐵礦石價格要看鋼價,國內鋼價已經大幅回落,但仍有下降空間,國際鐵礦石價格下行是難以避免的。
盡管市場人士對目前的鐵礦石價格有些悲觀情緒,但杜薇認為,由于目前的價格已經逼近印度礦成本價,而印度礦占我國進口量的22%左右,三大礦不可能將印度礦擠出中國市場。因此,鐵礦石價格下行的空間不大。
港存礦石量逼近高點
昨日,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一位負責人士表示,3月我國鐵礦石港口庫存超過7000萬噸。記者綜合聯合金屬網統計數據時發現,國內19個港口的鐵礦石場內庫存達到6774萬噸,算上場外堆存的,港存礦石總量預計在7500-8000萬噸之間,這個數字已經逼近去年國內鐵礦石庫存的高點。
杜薇表示,上周國內港口礦石庫存較前一周增加140萬噸。目前日照、青島、天津以及曹妃甸港船只較多,有壓港現象。天津港3個大泊位滿負荷運行,錨地仍有10多條Cape船等待靠泊,壓港18天左右。日照港錨8條船等泊,壓港約一周。曹妃甸港錨地有8條船等待靠泊。
低價礦“傾銷”
國內小礦山出現“關閉潮”
13日,中國礦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曄透露,由于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國內礦山開始關閉,山東地區鐵礦企業進入全面虧損。國內中小礦山已經大量關閉。
聯合金屬網分析師杜薇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目前鐵礦石的價位,國內90%的中小礦山處于虧損狀態。從東北地區礦石貿易商處了解的情況已經顯示,中小礦山已經大量關閉。情況嚴重的主要是2007年、2008年開始投產的礦山,這部分礦山品位低,生產成本在500元/噸以上,無法適應市場競爭需要。
對于低價外礦的蜂擁而入,利弊爭論隨之而生。
張曄認為,三大礦山向中國低價“傾銷”,打壓國內資源供應量,短期對中國有好處,中國鋼廠可以買到便宜的礦山。長期來看,三大礦山對全球礦石資源的控制力將進一步增強,中國鋼廠對三大礦的談判能力被削弱。一旦全球經濟轉好,三大礦將處于高度壟斷的地位。
杜薇認為,鋼鐵是一種可回收產品,長期來看,鐵礦石的稀缺性并不會加劇。(董文勝)
澳工黨地區常務主席 Steven Moon:
看好中國中小鋼廠與澳礦山合作
對于中國鋼廠收購澳洲礦山引發的爭議,昨日,澳大利亞工黨地區常務主席 Steven Moon表示,澳洲礦山歡迎中國資本的介入,與中國建立合作關系勝于任何合作關系。他認為,中澳雙方要冷靜,兼顧對方的感受與利益。
他同時表示,看好澳中小礦山與中國中小鋼廠合作,將推動議案,建議澳大利亞政府給予中國中小鋼廠參與收購礦山的平等機會,另外,他還將建議澳政府批準國內中小礦山加大投入開發礦產資源。目前,澳洲鐵礦石在此次金融風暴中并沒有表現出滯銷現象。
Steven Moon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其中38%是從澳大利亞進口。可以說中國是澳大利亞鐵礦產資源的最大買家,澳洲的經濟利益是與中國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至2006年,中國企業累計在澳投資金額大約為30億澳元。2006年以來至2008年年終,累計數據已達到300億澳元(折合216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