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調查、發布的鋼鐵行業PMI指數來看,2月份為49.0%,較上月回升2.3個百分點,連續三月回升至2014年5月份以來的最高點。尤其是反映需求端變化的新訂單指數和成本端變化的購進價格指數明顯向好,顯示市場積極因素聚集,對后市預期良好。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月生產指數升至近18個月以來的最高,新出口訂單指數重新回落至50%以下的收縮區間,產成品庫存指數大幅上升,顯示鋼廠復產意愿強烈,出口受阻,后期供應壓力或將加大。整體來看,近期宏觀政策著力點在鋼鐵去產能和房地產去庫存,對鋼鐵供需兩端均形成利好,市場對進入傳統消費旺季后供需進一步改善預期較強,國內鋼價有望獲得提振。同時,國內鋼價在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傳統淡季出現大幅上漲,市場前期低價資源需要消化,鋼廠復產加快及出口回落也將抑制鋼價上漲空間。預計3月國內鋼價將以震蕩上漲為主。
一、鋼廠復產加快
2月份,鋼鐵行業生產指數三連升至49.5%,較上月回升3.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和生產相關的采購活動呈現明顯的擴張趨勢。當月采購量指數回升5.5個百分點至50.4%,時隔15個月以后重回50%以上的擴張區間,為2014年11月份以來的最高;2月份原材料進口指數為52.6%,較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當月原材料庫存指數三連升至51.1%,時隔11個月重回50%的榮枯線以上,為2015年2月份以來的最高。從這幾個指數的走勢變化情況來看,近期鋼價反彈使鋼廠利潤進一步改善,鋼廠復產意愿增加,產量開始增長,且對后市預期樂觀,鋼廠原料采購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從鋼廠生產情況來看,由于2015年下半年,鋼價一路走低,致使鋼廠虧損嚴峻,鋼廠高爐開工率一直不高,長期影響下,使得鋼廠的粗鋼產能較往年明顯偏低。據中鋼協統計,1月會員鋼鐵企業生產粗鋼4767.31萬噸,同比下降8.78%;粗鋼日均產量153.78萬噸,環比下降5.45%。不過,從2月份以來,隨著盈利改善,部分前期停產、減產的鋼廠逐步恢復生產,國內鋼鐵產量開始回升。2月上旬和中旬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粗鋼日均產量分別為156.11萬噸和155.6,旬環比分別增長3.68%和下降0.33%,明顯高于1月中下旬的水平。
總體來看,2月份以來隨著盈利改善以及預期樂觀,鋼廠復產意愿強烈,后期國內鋼材產量將會增加。不過我們認為后期國內鋼材產量增長幅度有限,這主要是近期盡管虧損面有所減小,但多數企業依然處于虧損局面,且行業資金依然緊張。另外,當前原料市場總體保持強勢格局,如果鋼廠復產增加,成本推高,一旦鋼價出現松動,那么鋼廠盈利好轉的局面將會再次被打破,復產也只能是曇花一現。綜合分析,預計2月份國內粗鋼日均產量將較1月份有所回升,但增量有限。
二、內需回暖、外需萎縮
2月份,鋼鐵行業新訂單指兩連升至50.9%,較上月上升1.0個百分點,時隔19個月以后再度回到50%的榮枯線以上,顯示鋼廠接單量明顯增長,市場采購需求持續回升。從當前市場情況來看,近期鋼廠訂單增加主要是受資金狀況改善,加上地產基建市場暖風頻吹,貿易商大量補庫的拉動,但當前終端需求仍顯不足,汽車和家電行業雖然開工形勢不錯,機械、造船仍沒有明顯的訂單增加現象,特別是房地產行業開工拖延現象較為普遍,開工數量明顯偏少。
從市場來看,2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上中旬需求處于冰點,下旬需求略有啟動但仍維持低位。西本新干線監測的農歷12月(2016.1.10-2016.2.7)銷量環比下降41.52%,同比下降5.22%。隨著3月份氣溫回暖,工地開工,將會釋放一部分正常需求,后期市場將迎來用鋼旺季,下游需求或有較大釋放。但考慮到當前房地產依然處于去庫存階段,政策能否拉動投資回升仍存在變數,制造業去產能壓力相當大,市場普遍預期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將維持低位。3月份終端需求釋放的程度能否對鋼價形成有力支撐,仍有待觀察。
2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2%,在經歷連續三個月回升后,本月再度回落至50%以下的收縮區間,較上月回落4.7個百分點,顯示當前我國鋼材出口難度加大,后期出口量面臨萎縮風險。
從鋼材出口情況來看,據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1月,中國鋼材出口974萬噸,同比下降5.3%,環比下降8.6%,這也是近四年以來國內鋼鐵出口量首次出現同比、環比雙雙下滑的情況。2015年全國鋼材出口量首次突破億噸關口,國內外鋼價價差擴大是重要因素,但自去年12月中旬以來,國內鋼價出現大幅上漲,導致近期國內外鋼價價差持續縮小。另外,從外部環境來看,當前國際鋼鐵需求整體低迷。數據顯示,美國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初值追平2012年10月的低點,為51.0%,1月終值為52.4%;歐元區2月綜合PMI初值降至52.7,創下13個月最低水平,不及預期值53.3%和1月終值53.6%。除了價差縮小、需求下降等原因之外,歐洲市場對于我國眾多出口鋼鐵產品品種的反傾銷調查,也成為國內鋼材出口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歐委會官方2月13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進口無縫鋼管、中厚板和熱軋平材鋼三類鋼鐵產品同時發起反傾銷調查,并對自中國進口的冷軋鋼板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反傾銷調查對鋼鐵產品出口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總體來看,在出口形勢嚴峻和前景不確定因素增加的條件下,依靠增加鋼材出口緩解國內市場壓力的難度加大,預計2-3月份我國鋼材出口量較1月份將繼續下降。
三、鋼企庫存出現上升
2月份,鋼鐵行業產成品庫存指數結束之前的兩連降,止跌反彈至44.8%,較1月份大幅回升10.4個百分點。從該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隨著利潤回升加之對后市預期樂觀,鋼廠的生產積極性明顯提升,產量開始增長。但由于2月份受春節影響終端需求處于一年最差的季節,導致部分鋼廠產量直接轉為庫存,鋼廠庫存較前期明顯上升。據中鋼協數據顯示,2月中旬末重點鋼鐵企業鋼材庫存量1462.4萬噸,較上一旬末增加77.83萬噸,增長5.62%;較1月中旬末增加212.07萬噸,增長16.96%;較2015年2月中旬末減少184.27萬噸,下降11.19%。
從主要品種的社會庫存看,據西本新干線監測庫存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國內主要鋼材品種庫存總量為1267.30萬噸,較1月末增加350.55萬噸,增幅38.2%,較去年同期下降14.42%。可見受春節期間終端需求基本停滯,鋼廠生產基本正常影響,春節后社會庫存出現快速反彈,但整體看主要市場庫存水平仍明顯低于去年同期。
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全國鋼材市場庫存降低216萬噸,鋼廠庫存降低184萬噸,市場庫存和鋼廠庫存合計較去年同期下降400萬噸,而上月為下降303萬噸。可見當前產業鏈庫存仍處于低位,對鋼價走勢具有較強的支撐。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鋼廠陸續復產,新資源不斷補充,市場上供應層面壓力較之前有所增加,若終端需求無法走強,那么供需矛盾或再度被激化。特別是目前中間貿易商階段性補庫已經接近尾聲,后續補庫意愿也還要取決于終端需求的釋放程度。
四、成本支撐顯著增強
2月份,鋼鐵行業購進價格指數延續反彈勢頭,較1月份大幅上升11.1個百分點至49.9%,為2014年1月份以來的最高點。該指數三連升至26個月以來的高點,顯示當前原材料價格回升明顯,鋼鐵市場成本支撐力度顯著增強。
從原料市場的走勢來看,本月原料價格整體回升,特別是節后價格明顯上漲,其中進口礦和鋼坯價格漲勢最為強勁。2月20日,進口礦價格一度達到51.2美元/噸,創近4個月的新高;2月22日,唐山鋼坯價格達到1720元/噸,較節前大漲180元/噸。截至2月29日,唐山地區普碳方坯價格為1680元/噸,月環比上漲140元/噸;江蘇地區廢鋼價格為1220元/噸,月環比上漲30元/噸;山西地區焦炭價格為520元/噸,月環比持平;唐山地區66%品味干基鐵礦石價格為450元/噸,月環比上漲20元/噸。與此同時,品位62%普氏鐵礦石指數為49.30美元/噸,月環比上漲6.9美元/噸。
就原料端而言,當前市場對于鋼廠復產已經形成預期,加之鋼廠庫存天數較低,隨著鋼廠季節性復產,原料市場的需求將逐步釋放,在鋼材生產利潤處于高位的情況下,后期鐵礦石、鋼坯等原料價格仍存上漲空間。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年初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等主要外礦廠商公布的生產目標看,今年的總量基本與去年持平。1月份巴西和澳洲兩大出口國因為天氣和設備檢修的原因,出口量略微減少,中國進口鐵礦石數量比去年12月歷史最高進口量減少了14.63%,但從2月份的出港量來看,出口規模有望迅速回升至高位,后期我國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將再次達到萬億噸的水平,供應壓力的增加或將打壓進口礦價格的上漲空間。
五、鋼材價格繼續上漲
2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國內鋼材價格呈現先穩后漲的走勢。節前市場因資金的限制以及終端需求的減弱,市場交投清淡,但在資源短缺的支撐下,價格走勢平穩。節后市場在低庫存、低產量以及需求預期回暖的影響下,鋼材價格迎來開門紅,隨后原料市場大幅走高,加之一系列利好政策提振,國內鋼材價格一路上揚。截至2月29日,指數收在2080元/噸,較上月末上漲40元/噸,月環比漲幅為1.96%,較去年同期價格下跌450元/噸,同比跌幅為17.79%。
六、資金狀況有所改善
2月份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頻繁,本月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到期規模18150億元,累計開展逆回購操作18800億元,本月實現資金凈投放650億元,上個月為凈投放12350億元。此外,本月有5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到期,央行2月公開市場實際資金凈投放為150億元。2月份市場資金利率先升后降,據監測,2月29日滬大額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率為4.02‰,較1月29日回升8.65%。1月末,M1和M2分別同比增長18.6%、14%,增速較上月同期提高3.4和0.7個百分點。1月份全國社會融資總額3.42萬億元,人民幣貸款2.51萬億元,創歷史新高。1月份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發放人民幣貸款增加2.54萬億元,同比多增1.07萬億元。尤其是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1.06萬億元,同比多增近4500億元,環比多增逾7000億元,顯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
當前國內鋼市在低產量、低庫存的“兩低”效應的作用下,加之政策層面持續發力支撐,短期內已經形成震蕩偏強的格局。對于后期市場而言,需求將是決定鋼市最終走向的關鍵,隨著宏觀政策的加碼以及房地產等行業在政策的支撐下進入快速去庫存的階段,鋼鐵行業很有可能出現普遍的補庫行為,鋼價上漲的趨勢有望延續。
1、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央行再次降準
1月份主要經濟數據除信貸增速超出預期之外,進出口、物價等數據均表現低迷。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大幅下降9.8%,其中出口下降6.6%,進口下降14.4%,反映自去年8月以來的人民幣貶值對我國企業出口競爭力仍沒有形成實質提振。1月份CPI同比增長1.8%,連續18個月位于2%以下,PPI同比下降5.3%,連續47個月負增長,顯示工業品通縮仍處于深度通縮局面。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16年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較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處在50%的榮枯線以下,和2009年2月、2011年11月并列處于最近7年的最低點,顯示整體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2月29日,央行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繼2015年央行四次降準后,2016年的首次降準。初步測算,此次降準大約能釋放資金7000億元左右。此次降準標志著貨幣政策寬松已經重回視野,預計年內仍有3次以上降準,有利于提振市場預期和實體經濟的信心。
2、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拉開序幕
進入2016年,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關注度持續升溫。
2月4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公布,明確指出,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要著眼于推動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被視為是未來幾年我國推動鋼鐵行業脫困升級的“路線圖”。《意見》提出,從2016年開始,在近年來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的基礎上,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行業兼并重組取得實質性進展,產能利用率趨于合理。壓減1億~1.5億噸產能,無疑會緩解我國鋼鐵產能嚴重過剩帶來的市場壓力,改善鋼鐵企業無序競爭的局面,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益。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資委近日聯合召開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工作部署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提出,抓緊制定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實施方案,研究提出產能退出總規模、分企業退出規模及時間表,并抓緊研究制定專項獎補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會議指出,要準確把握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任務要求,緊緊圍繞推動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研究、部署和推動工作。要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突出重點、依法依規的原則,統籌處理好“禁住”“退夠”“升級”三個方面主要任務,全面禁止新增鋼鐵產能,通過依法依規退出、引導主動退出等方式切實退出鋼鐵過剩產能,推動鋼鐵行業轉型升級。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2月29日表示,以鋼鐵和煤炭行業作為化解產能過剩切入點,據初步統計,煤炭系統約130萬人,鋼鐵系統是50萬人,兩個行業共涉及180萬人的分流安置。中央財政將拿出1000個億,主要用于職工的安置。
此外,今年兩會即將召開,焦點還是供給側改革,其中鋼鐵等傳統行業改革會是重中之重。特別是一些國企試點性改革會陸續開啟,短期而言,估計供需暫時性影響甚微;長期而言,會緩解產能過剩問題,加快傳統行業創新和重組的步伐;另外政策性的導向會加碼鋼市,今年鋼鐵有望開啟新的篇章。
3、房地產扶持政策加碼利好鋼市
今年以來,國家在房地產去庫存方面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定決心,春節前下調房地產貸款首付比例,春節后上調公積金存款利率、下調房地產交易環節稅費,以及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作為鋼鐵行業的下游,房地產加快去庫存有助于進一步提振對鋼鐵的實際需求,加快鋼鐵去庫存。鋼材終端需求一半以上用于建筑業,若去庫存化的推進使得房地產投資增速的持續下滑得到遏制,甚至出現企穩回升,無疑將對鋼市需求回升起到重要作用,邏輯上將對鋼材價格形成中長期利好。
綜合以上情況來看,宏觀政策寬松加碼,鋼鐵去產能政策措施預期升溫,加之季節回暖終端需求的復蘇,再疊加去年下半年愈演愈烈的減產,行業庫存較低,后期鋼價仍具備上漲動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后期鋼價上揚可能引發鋼廠加快復產和新增產能釋放,同時出口難度加大,將導致市場供應壓力逐漸凸顯。而隨著春節前市場資源有著豐厚的利潤空間,市場資源套現壓力正在增大。綜合分析,預計3月鋼價將以震蕩上漲走勢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