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現在的位置:廢金屬資訊網 > 新聞詳情 |
|
10月30日,在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主辦的第八屆期貨機構投資者年會上,由海通期貨協辦的“商品衍生品市場的國際化”分論壇為廣大機構投資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
目前,鐵礦石作為特定品種試點引入境外投資者,其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這為國內商品衍生品市場的國際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商所工業品事業部總監陳緯就鐵礦石國際化方案作了介紹,他表示,中國大宗商品市場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其區別于其他大宗商品市場之處在于,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流動性大、風險管理體系嚴謹,并且擁有很多獨有的品種且占據全球交易的巨大份額。以實物交割為基礎的定價模式能很好地反映市場,而中國的大宗商品市場擁有為全球大宗商品定價標識的基礎。但在現階段,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的封閉性阻礙了國際化。此外,國內大宗商品市場欠缺國際化的投資者結構,這需要通過“引進來—請進來—送出去”實現。
陳緯說,我國鐵礦石期貨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不斷提升,目前已成為全球交易規模最大的鐵礦石期貨品種。上市以來,截至今年9月底,國內鐵礦石期貨單邊累計成交932.64億噸。當前鐵礦石定價模式處于轉變的關鍵時期,實現鐵礦石國際化的方針應該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以我為主、風險可控。他介紹,鐵礦石期貨走向國際化將保持合約不變、業務微調的策略。境外交易主體需要通過期貨公司風控,暫不允許直連交易所下單,實施境外客戶統一管理原則。在交易物上,主要是價格完稅,交割報稅,交割形式多樣,可通過倉單和提貨單保稅交割。資金面上,實施外匯沖抵,盈虧匯兌,根據真實交易盈虧,境內期貨公司代境外客戶結售匯。
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副會長、海通期貨副總經理楊坤沂表示,在全球化退潮、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不斷興起以及貿易格局轉變之際,中國作為大宗商品需求端增量最大的國家,迎來了推動期貨市場國際化、謀求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絕佳時機。
而對于商品衍生品市場的國際化,陳緯認為國際化進程有利于市場投資者主體更加完善。新加坡交易所上海區總經理陳世亮表示,中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進程有利于期貨市場逐步發展完善,利于產業用戶與投資者更好地參與市場。
上期所法律事務部總監吳慶寶表示,商品衍生品市場的國際化增強了中外市場的相關性與聯動性,市場及其參與者調控風險的能力在此過程中也會逐步提升,同時還有利于實體企業更好地管理風險、實現期貨價格發現的功能。
|
上一篇:基本面不支持焦炭持續走高
下一篇:1日山東濰坊特鋼廢鋼價格調整
|
〖收藏此頁〗〖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
|
↑返回頂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