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國,不過澳大利亞正奮起直追,有望在2010年取而代之。
中國2008年的鐵礦石產量若換算成全球平均品級--含鐵量63-64%鐵礦石,則為3.66億噸。鑒于中國的地質條件,其鐵礦石多數為低品級礦石,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鐵礦石業的結構。
中國的鐵礦多達8,000座,鐵礦石企業也非常多。
事實上,中國的鐵礦石生產遠比外界觀察人士和中國當局認識到的更為活躍。
中國鐵礦石生產的增速超過普遍估計,因高運費使得進口鐵礦石價格高昂,國內鐵礦石生產曾欣欣向榮,但這樣的趨勢後來中斷了,2007年以來生產遲滯。
另外,中國鐵礦石的平均品級一直在下降,幾年前還超過30%,到去年已經介于27-28%。
2009年上半年,中國鐵礦石產出急速下降,進口則大幅增加。
中國的中小型鐵礦石企業很可能被迫大幅削減產出,尤其是當前進口鐵礦石的運費已不再高昂。估計目前中國有半數鐵礦石企業在虧損運營。
中國和世界的鋼鐵生產迅速擴張時,即便是運營成本非常高的企業也可以在中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但金融危機和隨後而來的經濟衰退結束了前述擴張勢頭。鋼鐵價格和運費急劇下滑,鐵礦石現貨價格亦重挫。
2008年底時,鐵礦石現貨價格下滑,加上運費走低,國外鐵礦石廠商與國內鐵礦石企業在鐵礦石到岸價方面持平,這將對中國鐵礦石產業形成巨大沖擊。
加之中國企業在健康、勞動保護、環保方面的成本上升,且能源價格上漲,中國企業面臨的沖擊將更為嚴重。
瑞典原材料組(RMG)估計,到2020年,中國鐵礦石產量可能較2008年減少1-1.5億噸。
由于最低品級的礦山關閉,中國鐵礦石的平均品級將呈上升,但長期而言,還是可能降至30%下方,因為中國很難找到高品級的鐵礦石礦山,而新開采的礦山品級可能還不如現在的礦山。
中國要滿足不斷上升的鐵礦石進口需求,有兩個辦法。一是投資于在海外的鐵礦石合資企業;二是達成確定價格的長期供應合同。另外就是加強勘探。
三年前,中國財政部撥款成立海外勘探基金,以保障中國的原材料供應。但迄今為止,這些資金多數被用于海外并購,在勘探方面進展不大。
不過也許未來勘探會得到進一步重視,中國勘探企業早晚會發現重大礦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