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河北省鋼材出口價格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僅為全國平均價格的80.54%。作為中國第一鋼鐵大省,河北產量已經連續6年保持全國第一,但是,擁有億噸級產量的鋼鐵大省為何難以贏得大利潤呢?這成為擺在河北省所有鋼鐵企業面前的一道考題。
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市場需求的多樣性使得低檔產品存在一定生存空間。河北省許多中小型鋼鐵企業都有自己的礦山,自己挖礦、自己煉鐵,人力成本又低,雖然產品檔次不高,但照樣可以賺錢。正是這種小富即安的思想使得部分民營鋼鐵老板缺乏進取心,只能靠壓低產品價格來搶占國內外市場。缺乏高端產品的企業在市場形勢好的時候可能還有生存空間,一旦市場發生變化,更容易受到沖擊。目前,除唐鋼、邯鋼等“國字號”鋼鐵企業和少數股份制鋼鐵企業外,全省200多家鋼鐵企業中,絕大多數沒有專門的研發隊伍,更談不上設立研發中心,鋼鐵企業研發投入資金更是少得可憐。因此,只有培養一支成熟的科研隊伍,研發出獨家的產品,做到人無我有,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億噸級產量的鋼鐵大省,能否最終成為鋼鐵強省?按照現在的產能,河北省的鋼鐵行業早已走過了以量取勝的階段,而且,國家產業政策也不允許盲目擴能,相反,河北省落后產能比重較大,結構調整的任務還相當艱巨。規模小、數量多、產業集中度低,這是河北省鋼鐵行業不可回避的現實。在全省200多家鋼鐵企業中,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超大型企業集團只有新唐鋼一家,超過500萬噸的也只有邯鋼和國豐兩家。中國第一鋼鐵大省,同時也是產業集中度較低的地區之一。
在國企整合步伐加快的同時,民營企業也在積極謀求聯合重組。武安、遷安兩個地區,民營鋼鐵企業已經開始出現“變臉”。
靠聯合重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實施“高、精、專、深”發展戰略,這是億噸級鋼鐵大省走向鋼鐵強省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