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我國鋼材價格走勢雖表面維穩為主,但是實際上是需求較少,即使在經歷了春節長假后,部分下游企業存在缺貨補貨的情況,下游需求有一定幅度的釋放,但是天不遂人愿,雨雪天氣將鋼廠、鋼貿商的熱情再一次冷藏,鋼材價格的拉漲較為艱難。
作為生產鋼材最重要的材料——鐵礦石而言,其后期的價格走勢又是怎樣的呢?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數據:1月末,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為421.72點,環比下降26.56點,降幅為5.92%。其中:國產鐵礦石價格指數為347.81點,環比下降8.50點,降幅為2.39%;進口鐵礦石價格指數為451.76點,環比下降33.91點,降幅為6.98%。從全月情況看,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平均值為438.54點。其中國產鐵礦石價格指數為351.61點,進口鐵礦石價格指數為473.88點。
1月末,國產鐵精礦價格為894.99元/噸,環比去年12月末下降21.87元/噸,降幅為2.39%;進口鐵礦石(粉礦)到岸價格為122.67美元/噸,環比下降8.51美元/噸,降幅為6.49%。折合人民幣價格為876.21元/噸,環比下降60.39元/噸,降幅為6.49%。進口礦價格降幅大于國產礦。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在1月中,由于受鋼價低位運行、鋼鐵產量持續回落影響,國內鐵礦石市場需求增長乏力,鐵礦石價格呈下降趨勢。目前鐵礦石市場供大于求態勢未有明顯改觀,筆者認為,后期價格還有一定的下降空間。
從需求方面來看,1月鋼鐵行業PMI指數中分項指標數據顯示,生產指數為35.3%,較上月回落11.8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處于收縮區間,且跌至2008年12月份以來的最低點;采購量指數為40.9%,比上月回落8.3個百分點,據悉,該指數已連續三個月低于50%;而原材料庫存指數則重回收縮區間,較上月回落5.1個百分點至49.6%。從三個分項指數的變化情況看,在市場倒逼機制和環保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預計后期鋼鐵產量仍將處于低位。而作為鋼鐵的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的鐵礦石,對其的需求量也必然會減少。
從供應方面來看,2013年,全國生鐵累計產量為70897萬噸,同比增加4164萬噸,同比增長6.24%,折合鐵礦石需求增量(成品礦)約6700萬噸。同期國產鐵礦石(原礦)產量為14.5億噸,同比增加1.31億噸(折合成品礦約4000萬噸),同比增長9.94%;另據海關數據,2013年全國進口鐵礦石8.19億噸,同比增加7581萬噸,同比增長10.19%。鐵礦石資源增量遠超過國內煉鋼生鐵增產需求;1月末,進口鐵礦石港口庫存為9812萬噸,環比增加950萬噸,增幅為10.72%,比去年同期增加2316萬噸,增幅為33.04%。鐵礦石供應量繼續上升,由此來看,后期鐵礦石市場供大于求局面難有改觀。
綜合起來看,中國鋼鐵現貨網認為后期鐵礦石市場供求失衡乃是大概率事件,這貨是導致后期鐵礦石價格下跌的重要原因,但是從現階段鋼材價格處于地位來看,鋼材價格繼續下跌有限,相應的鐵礦石價格下跌亦有限,總的來看,后期鐵礦石市場價格或以震蕩運行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