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來,中國鋼鐵業并購大潮迭起,鋼鐵產能集中度有所提高,并購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寶鋼模式
2007年1月,寶鋼集團“西進”并購了位于新疆烏魯木齊的八鋼集團,拉開了寶鋼集團整合大幕;2008年6月,寶鋼“南下”吞并了廣鋼、韶鋼;今年3月份,寶鋼又將寧波鋼鐵納入麾下。但寶鋼也有未竟之愿,如至今仍未收編包鋼,與邯鋼的“婚戀”也宣告破裂。
與寶鋼并購模式相同的還有武鋼、鞍本集團等,這類央企的并購受到國資委的鼓勵,且往往選擇跨區域重組,但并購進展更多受到地方政府左右。如果當地政府歡迎央企前來重組,則進展順利,否則重組宣告破裂,或無疾而終。
●河北、山東模式
2008年3月,以濟鋼、萊鋼為主體的山東鋼鐵集團成立;同年6月,以唐鋼、邯鋼為基礎的河北鋼鐵集團掛牌。受益于并購帶來的規模,當年,河北鋼鐵集團和山東鋼鐵集團紛紛躋身全球鋼鐵十強榜。
河北、山東模式的最明顯特征是,以省為單位,在地方國資部門的直接撮合下,將省管鋼鐵企業“合二為一”。這種合并的效率高,時間短,但缺點是以行政命令取代市場規律,導致企業出現“整而不合”的現象,或者整合后的企業磨合期過長。
●沙鋼模式
2006年6月,沙鋼斥資20億元收購了蘇北地區最大鋼廠淮鋼90.5%的股權;此后,又相繼收購了位于張家港的永鋼、江蘇鑫瑞特鋼,以及位于河南安陽民營企業的永興鋼鐵,目前沙鋼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
盡管也在河南收購,但沙鋼更多地集中在江蘇當地,且收購對象多為民營鋼鐵企業,收購風險較小,成功率高。
●復星模式
2003年,復星收購南京鋼鐵,并入股建龍集團,此后又參股寧波鋼鐵、天津鋼鐵,后因故均退出。鋼鐵板塊作為最大板塊之一,在復星集團的產業構架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復星是僅次于沙鋼的國內第二大民營鋼鐵集團。
與沙鋼收購對象不同,復星多選擇國有鋼鐵企業,入股后加以改造,引進市場機制,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建龍集團收購通化鋼鐵也屬于這種模式,由于涉及利益方較多,這種收購模式的風險大,失敗概率也高。
●首鋼模式
首鋼整體搬遷到河北曹妃甸之后,版圖視野放眼全國,目前首鋼正在和山西長治鋼鐵、貴陽特鋼重組洽談。地方國資企業“走出去”在全國范圍內收購并不多見,但因為缺少整合實力,首鋼選擇對象往往為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 |